()士庶义学
听得徐庶自报姓名,想必是由于默默无闻,不少人暗自摇头,等着看我这位二公子的反应。他们也很想知道诸葛家对于他们这些文人的毛遂自荐持什么态度。
徐庶这个名字在我心中却是引燃了一颗炸弹,这位在史实上两度大败曹cāo的名军师虽然现在籍籍无名,但假以时ri必定会大放异彩,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才。
徐庶自然明白我诗中的求贤若渴,而我也明白徐庶所,因白丁之身而报国无门,是以毛遂自荐。其实在史实上徐庶也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当道放歌引刘备下马询问了。
我对着徐庶赞道:兄台好一句收尾,道出多少文人心声,天下间伯牙甚多而子期寥寥也。
不等徐庶接话,众文人倒是微微颔首,大表赞同。大哥诸葛瑾环视了周围众文人,立刻不失时机地接过我的话,朗声道:吾弟所甚以,然诸葛家敢堪比子期,闻弦而知雅意,容众伯牙于庙堂之上。大哥乃是诸葛家嫡脉长子,说出的话自是比我有分量的多,一时间,天宝楼三层竟是沸沸扬扬,响起了无数称赞诸葛家强盛,大哥英明我聪睿的赞扬之辞。
在外人眼里,方才的状况竟是我两兄弟一唱一和,为大家开了一条通过诸葛家出仕朝廷的康庄大道。那些青州年轻名士们来参加诗林大会绝大多数为的就是得到这么一个机会,一旦被诸葛家看上,便足以鲤鱼跳龙门,一跃少说也能当个二百石的官员。有此等机会,怎能不牢牢抓在手里?
相对于众人的吵闹,两个人的沉默则尤显得鹤立鸡群。一个是早就有了晋身门路的王修,再有就是刚才一语激起千层浪的徐庶。
我注意到徐庶嘴角挂着一丝冷笑,悄悄地退在一旁,仿佛局外人般的看着众人争先恐后的自表才华。我趁着大哥忙于应付众人的奉承谄媚时,走到了徐庶边上,问道:敢问徐大哥为何不去讨论呢?
徐庶冷笑道:庶接诗不过为了让一首好诗横空出世,不忍其美好的意境被庸俗之辈收尾,便接下了第七句。岂知庸俗之辈终究是庸俗之辈呀。
徐庶之狂并不过分,因为我知道他有狂的资本。我又问道:难道方才徐大哥所不是你的心声吗?
徐庶惭愧的一笑,摇首道:说来惭愧,庶虽略有薄才,期望能与诸葛家携手共创一番事业,但毕竟年纪尚幼,才学不足以当大任。现在仍是庶游学之时,若说为国效力,时ri尚早已。
我点点头,很有同感的道:然也,很多人二十不到便想求个功名的,徐大哥既是游学天下,要在泰山待几天呀?
徐庶想了想道:庶本是想参加了诗林大会便想离开的,今ri见二公子和公子这位书童颇有灵xg,想结交一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借此让徐某更懂得变通吧。
我暗暗称赞,好个徐庶,连流须拍马都与众不同,决不随着大流去迎合大哥,在不经意间变将受众人冷落的我捧得飘飘然,相比之下,从我这里得到的好感可要比去拍大哥马匹划算的多。我两世加起来也活了二十三岁了,见过的拍马之术还是当属徐庶最高。
不过徐庶舍大哥而与我相交着实令我高兴,当下邀他到诸葛家小住数年,彼此交换心得,以为共勉。正遂了徐庶的心愿,徐庶自然一口答应。
稍后的两个时辰中,来参加诗林大会的文人越来越多,我和孟雄徐庶仍是留在了诗林大会现场,与大家一起评诗论文,倒也多认识了数十名士。
徐庶在诸葛府中住了数月,常常与我和孟雄谈古论今,畅谈天下大势,很多时候大哥和三弟也参与其中一起讨论,年轻人有着年轻人的激情,很多的想法都是颇为大胆,富有新意,几乎吓得爹和二叔心脏立即停止跳动。
不过爹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可以说有些黑暗,其实现在全国上下有九成九的诸侯都是为打着小九九吧。听了几次我们之间的讨论后,也就渐渐习惯,甚至积极采纳了我们提出的几个有可行xg的建议。
从无数次热烈的讨论中,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人,均是受益良多。不过大哥很快就被爹委任为泰山司马,与张辽于禁共事,东征西讨,为诸葛家开拓疆土了。我清楚虽然史实上诸葛亮员要比诸葛瑾更加的博学多才,但在这个年龄,诸葛瑾对事物的看法和见地还是远远要比我深刻的。
我们之间少了一个能够很清楚的讲解天下大势的人,讨论起来不免有些无聊。我不由想到如果天下士子如果每人都有一个导师,能够为其系统的讲解各家论,世间百物的话,那岂不是进步飞快?
我又进而想到,如今的社会分为士族和庶族,两个阶层之间泾渭分明,士人不屑于为工匠行商曲乐杂唱这些下九流的活计,而庶人又难以接触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经纶之卷。虽然在三国时代的多年生活令自己平等的阶级观念影响不大,但凭自己一人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