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从四品之位与他心底暗藏的那个高远目标相较,还差了那么一些火候。
可他心里透亮,自己踏入朝堂才区区一年有余啊!
从最初正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开始,一路拼搏奋进,这时间不过如白驹过隙。
短短一年多,便如同乘坐火箭一般,飞速攀升至如今的高位。
遥想往昔,家中只有他娘和他奶被封了七品诰命。
那时他爹和阿爷虽未多,可眼中的失落与酸涩他又怎会瞧不见。
如今,他这个孝子贤孙,总算是让他爹和阿爷也同样荣获五品诰命。
他几乎都能想象得到,他爹和阿爷收到喜讯时该是怎样的欣喜若狂。
太子殿下凝视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
嘴角噙着的笑容自始至终未曾淡去分毫。
只见李璟烨微微上前一步,轻声开口解释道:
“师弟,你可知,本来我与父皇商议,是要让你连升四级,直接授予正四品的要职。
可父皇顾虑颇多,他道,若是一下子将你擢升得过高,日后你即便再建奇功。
朝堂之上难免有人心生妒意,那时再想为你论功行赏、加官晋爵,反倒棘手。
父皇这是为你长远计,望你莫要心生嫌隙。”
苏辰安听闻此,不由得愣怔了好一会儿。
心底原有的那一丝疑惑瞬间消散,毕竟以他的脑子,看到圣旨的一瞬间,其实心中就已经明白了
只是未曾料到,背后竟还有这般深意。
而且,太子殿下这番话分明是在向他透露一个更为重大的信息——内阁大学士之位已然为他内定。
要知道,那可是内阁呀!
在这庞大繁复的朝廷机构体系之中,内阁其含金量之高,超乎常人想象。
内阁,作为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枢纽,汇聚着天下最为顶尖的智囊与干才。
能踏入内阁之人,无一不是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于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律法政令等诸多领域皆有深厚造诣,仿若行走的知识宝库。
随时能为朝政难题精准地援引典章、提供妙计。
不仅才学出众,更有着非凡的政治洞察力与决断力。
能在瞬息万变的朝堂局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家事务中,拨开迷雾,直击要害,以高瞻远瞩之谋略协助皇帝定国安邦。
就连前段时间,皇帝病重,负责监国的也是这一批人。
苏辰安对于内阁的了解,还算清楚几分。
其日常所涉猎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的方方面面。
对内,需审阅各地呈递而来的海量奏章,从关乎民生疾苦的赋税徭役调整、河道水利修缮、灾荒赈济方案。
到关乎吏治清明的官员任免考评、贪腐清查督办、科举人才选拔;
从都城街巷的规划营建、市场物价的管控平抑。
到边疆军备的物资调配、军队轮换戍守安排。
无一不经过内阁大学士们的悉心斟酌、反复权衡,每一项决策都承载着万千黎庶的生计福祉与江山社稷的稳固安宁。
对外,他们要密切关注各国动态,剖析邦交局势,斟酌通商协定、外交礼仪,周旋于风云变幻的国际棋局。
以唇枪舌剑和深谋远虑扞卫国家主权与尊严,力求在波谲云诡的世界格局中为本土谋得最大利益。
对于整个国家朝廷而,内阁的重要性犹如人之脊梁,国之柱石。
一旦内阁运转顺畅高效,政令便如同活水,自京城源源不断地流向四方,润泽九州大地。
各地的发展建设有序推进,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军队兵强马壮,边疆稳固无虞,盛世之象蔚然成风。
反之,倘若内阁陷入困境,决策迟滞、意见分歧,那便如同枢纽失灵,信息阻塞。
国家这部庞大机器瞬间陷入混乱。
政务积压,民生哀怨,外患乘虚而入,往昔的繁华昌盛转瞬即逝,陷入风雨飘摇的危局。
可以说,内阁的一举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左右着王朝兴衰的历史走向。
是朝堂之上乃至整个天下都瞩目的权力与智慧的巅峰汇聚之地。
虽说前段时间发生了政变,内阁当中空出来不少的位置。
但各方的势力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却不想太子殿下就直接已经承诺给他,留了一个位子。
这无疑是对他才能的极大认可,同时也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