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李华麟的信件,需要本人签收。”
翌日上午,有人敲门,邮递员送来了一封挂号信,邮费竟然要自付026元。
签字接收,付了邮费,李华麟拆开了信笺,来信者是滨海日报社。
信上大致的内容是,之前连载的末元英雄录停更后,报社收到大量读者的催更信,希望报社可以复更。
报社的编辑们商议后决定,希望李华麟可以将之前停更的末元英雄录续更,
并且合同由原有的1977年政策,更迭为1979年最新政策,稿费由之前的千字5块提升到千字6块。
如果李华麟同意复更,那下次向报社邮递稿件时,便把末元英雄录的后续稿件一同邮递,
报社审核通过后,便会在报纸上同刊连载,之后每月连载所得稿费,也会在同日一同发放。
“当初牛逼哄哄的让我停更,现在又让我复更,还好之前的稿子没丢。”
回了屋,李华麟瞥了瞥正在学习的李华舒三人,趴在床边拉出木箱子,找到了末元英雄录的存稿。
李华舒写题写的是头昏脑涨,见李华麟丢在桌子上一封信笺,好奇的拿过翻看,惊讶的张大了嘴:
“哥,报社要你复更小说,那你一个月岂不是有两本书的稿费拿?”
李华舒的叽叽喳喳,引来了赵红刚和萧芳的好奇,待传阅过信笺后,嘴角都流出了嫉妒的泪水。
李华麟有在报社连载小说,且一个月有三百左右的收入,这早在李华舒的夸张下,二人听得耳根都起茧子了。
如今见报社竟然给李华麟专程邮递信笺,让他恢复停更的书,那一本书一个月赚300,两本岂不是要600?
好家伙,李华麟一个月写小说的额外收入,快赶上他们两家两年不吃不喝的总收入了,要不要这么吓人!
将末元英雄录的稿件,分出预发稿与十里八村的俊后生稿子混在一起,装进了文件袋里,准备抽空邮递到报社。
李华麟见三人眼巴巴的盯着自己,便拉过椅子坐下,拿过三人的卷子检查,调笑着安慰道:
“羡慕啊,羡慕就多读书,等有了文字功底,那就写呗,只要有受众群体,一样可以赚到稿费。”
临近五点,吃过了晚饭,李华麟背上了帆布挎包,前往机电厂第四职工食堂,准备代课。
机电厂原本有五个食堂,由于夜校逐渐扩大规模,学习的人增多了,便将四号食堂和五号食堂做了一下调整,
上午可供员工吃饭,下午两点停用,改造成临时补课的教室,由请来的代课老师轮番替学员们上课,补习。
当李华麟抵达第四食堂时,大门锁着,只有小门半掩着,内部有嘈杂的声音传出。
李华麟推门而入,见食堂内正有大量的职工在扫地拖地,搬动桌椅,便准备进入,被人给拦住:
“小同志,现在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正在收拾卫生呢,你在外面等会。”
“大婶您误会了,我是过来代课的老师,教语文的,我叫李华麟。”
李华麟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拿着拖布的大娘有些懵,上下打量着李华麟,亲热的邀请他进屋,啧啧称奇:
“还有这么年轻的代课老师,了不得喔,那你先进来,随便找个地方坐,我们很快把地方收拾好。”
李华麟点头表示谢意,进屋后把挎包放在了讲台上,也帮着职工们搬桌椅,引来众人的好奇。
待一众职工听说这年轻小伙是新来的代课老师时,那是更好奇了,
无外乎李华麟太年轻了,就算身体长的比较壮实,可脸还是娃娃脸,大致的年龄一打眼便能猜出。
时间来到六点,食堂内的桌椅板凳已经重新排列,规整成临时的课堂模样。
下了班的职工,纷纷走进食堂,见一名小年轻坐在讲台旁,都来了好奇。
一声惊诧的声音响起:“老六,你咋在这?”
李华麟正翻阅着教案,听到有人喊他,一抬头就看到门口走来的李华兰,不由笑了。
“大姐,你也来上夜校?”
“之前领导说,我们要新来一个代课老师,不会是你吧?”
能在课堂里见到自家老弟,李华兰属实有些意外,待察觉出他可能是新来的代课老师时,又有些不可置信。
李华麟给李华兰安排了一个最靠近讲台的位置坐下,望着班级里的学员逐渐落座,点了点头:
“我被老师拉壮丁了,过来代课一段时间,你不是有初中文凭吗,咋还来这上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