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背后的视线
就在王弯过世后一年,宋昱越发感觉到,有东西缠上了自己。
最明显的变化,是视线。
他在街上游荡试图接单的时候,背后总是能感知到若有若无的视线,虽然不会伤害到他,但是,那感觉依然让他如芒在背。
宋昱曾经试图寻找过很多次,然而,每当他回过头去,周遭又只剩下了四处揽客的店面以及熙熙攘攘的游客。
最开始的时候,宋昱也以为是王家人又要来找他麻烦,还特意去找过王烁,结果却没想到,男人面对他的质问只是点上烟冷笑一声:“你心里有鬼,小弯当然是不会放过你的。”
说罢,王烁竟是径直领着他去看了王家给王弯布置的灵堂。
在王烁的五金店后头有一个不见光的房间,满是香火的气味,刚一进去,迎面便是深入骨髓的寒意,而随着王烁打开灯,一瞬间,满身冷汗的宋昱便看到了放在灵堂正中的黑白照片。
那是他拍的照片。
雪山下,穿着藏服的王弯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褪去了颜色,就好像在隔着一段生死注视他。
而在照片周围,放着许多宋昱闻所未闻的摆饰,其中单是五颜六色的招魂幡便插了一圈,又因为两人走过时带起的风而被轻轻吹得飘荡起来。
王烁淡淡道:“在她活着的时候,你并没有好好看过她一眼,也没把她当一个人,所以,你甚至都没有想过你随口说的话可能害死她……小弯让我们这么做,就是因为她舍不得你,还想见到你,让你好好看看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瞬间,宋昱想到噩梦里反复纠缠自己的王弯,整个人如遭雷劈,之后便连怎么出的王家也记不得。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一切似乎都开始变得变本加厉,那道追逐着他的视线再也没有一日消失过。
即便是青天白日,当宋昱穿梭在阴湿的小巷,那种被人注视的感觉便反复纠缠着他,到最后,宋昱甚至还开始直接在现实中见到了早已死去的王弯。
作为毗邻渝江著名地标观音里的老街,筷子巷说是一条巷子,实际是一整片的步行街,四处都是蜿蜒曲折,充满本地风土人情的小巷,吸引了无数旅拍店铺都驻扎于此,方便摄像寻找合适的角落做景。
自打毕业后,宋昱几乎就一直混迹在这条街上,可以说,对筷子巷里每一个僻静阴暗的角落都了如指掌,知道哪里的青石砖墙适合拍汉服,哪里的小桥流水适合拍民族装。
只是,自从王弯开始找上他,这个对他来说比家还要熟悉的地方就开始成为了他的噩梦。
在王弯去世后一年,有一位外地的旅客找他来拍一套当下正流行的狐仙妆。
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标,筷子巷适配的旅拍妆容极多,大多数的摄像为了图方便,都会在定点位置拍固定的镜头,最大化效率。
而那时正是渝江的四月,赶上清明后下雨,筷子巷里湿漉漉的,弥漫着一股散不去的潮气,客人看了天气预报本想延期,但宋昱却觉得这雨来得正好。
在他看来,姑娘选中的妆容很素净,到时撑一把油纸伞,走在筷子巷旁的青砖小道,不比晚上去拍江上夜景,人挤人要强得多?
于是,约定当天,他轻车熟路地带着客人拐进了一条他提前踩过点的小巷,四下望去,长长的青石路上果然不见一个游人,只有被走的光滑的石面倒映着阴沉的天空。
这里已经处于筷子巷的深处,这几年,由于政府大力出资改造筷子巷和观音里的合体商业区,原先这里的人家收了拆迁款,纷纷搬走,只留下一栋栋老旧的房屋,门口挂着发霉的锁,院子里杂草丛生,原先住客留下的月季和玫瑰都早已枯死了。
这是一片对于游人来说毫不起眼的地方,但光是人少和有纵深感这两条铁律,就足以让这条小街成为一个摄像眼中不可多得的拍摄宝地。
当天,小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从巷子末端时不时还会吹来冷风,宋昱端着镜头四下看了看,正要开拍,却不想就在这时,他却意外发现在这片安静的街道里,除了他和他的客人,竟然还有第三个人的存在。
一团模糊的修长人影,撑着伞站在水汽氤氲的巷子深处,一动不动。
宋昱等了一会儿,本以为对方会走开,然而,他接连看了几次取景框,对方都还站在原地,就如同一个不知趣的路人,硬是要在宋昱的镜头里寻找一线存在感。
“那家伙搞什么……”
宋昱皱起眉,眼看雨要下大,时不我待,他这时也顾不上让对方让开,干脆直接换了个角度开始拍摄,好在,这人也没有再一次试图“挤”进他的镜头。
作为一个有十足经验的摄像,宋昱的手向来很快,不多时就拍完了两大套远景,而接下来是两套近景,宋昱轻车熟路地让姑娘摆好姿势,结果刚一拿起相机,就在取景框里看到了一个消瘦撑伞的人影,站在客人身后的不远处。
什么?
宋昱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要不是出